页面背景
导航背景
导航高亮
导航字体颜色
导航hover色
科普宣传
踢毽子 “踢”出好身体
发布时间:2019-06-28 浏览次数:399次

 踢毽子是我国汉族民间传统运动项目之一。据史料记载,踢毽子起源于汉代,唐宋时期开始盛行,明代开始有踢毽比赛,清代达到鼎盛。随着新中国的成立,作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,踢毽子更是得到了大力的扶植,通过制定相关运动规则,并组织开展相关体育赛事等。现如今,踢毽子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参与的体育运动之一。

   年轻的秘诀:踢毽子

  家住北京的李慧海今年已经年过六旬,瘦高的个子,矍铄的精神,看上去十分年轻、干练。用李慧海自己的话说:“我现在还年轻着呢。”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长期参加体育运动的结果。李慧海平时喜欢参加各种体育运动,跑步、打球,游泳自不必说,要说他最喜欢的还是踢毽子。

  说到踢毽子,李慧海打开了话匣子:“我从小就非常喜欢这项传统体育运动。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像现在这样好,可玩的东西还不多,谁要是能有个毽子踢,那就算得上是非常高级的玩具了。也正是因为从小就参与这项运动,所以直到今天我还天天踢毽子。每天踢毽子不仅能够活动筋骨,而且还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,结交更多的朋友。”

  多年来一直坚持踢毽子的李慧海,说到踢毽子的好处感受颇深。在他看来,踢毽子不仅可以愉悦心情,更重要的是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。他说:“踢毽子看似只有下肢在运动,可由于踢毽子时有很多花样动作,而且需要保持身体平衡,所以对于全身肌体都能起到锻炼的作用。其次,可以改善下肢的力量以及关节的灵活程度。再有,就是可以锻炼人们的反应能力,使人们的大脑得到锻炼。”

  李慧海不仅自己踢毽子,而且平时在社区中他还常常教授别人一起踢毽子。他说:“就拿我老伴儿来说,她退休之前在单位从事财务工作,几十年来几乎都是坐在办公桌前,时间一久身体也不是特别好。她退休后,我就建议她多参加体育锻炼,就这样我就带着她一起踢毽子,大概不到两年的时间,她不仅体型变得苗条了,最关键的是原来她总出现的腰疼症状基本没有了。此外,像血压、血脂等也都变得非常好,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踢毽子带来的好处。”

  踢毽子切忌急于求成

  有相关研究表明,踢毽子可以对人体的呼吸、血液循环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。而且,还能够提高人们的心肺功能,并且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。同时,由于踢毽子时人们都会非常集中的注意毽子的走势,以保证不让毽子落地。因此,对于人们的眼、耳、腿部等都会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。也会进一步锻炼人们的大脑,有效地改善身体的灵活程度。作为一项全身运动,踢毽子不像打球等运动那么激烈,所以对于像糖尿病等不宜参加太多剧烈运动的人群,同样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。而且,通过踢毽子,能有效地活动人体的下肢,促进肢体协调发展。

  随着现在踢毽子的人越来越多,大家常常会聚到一起,三五成群的一起踢毽子。通过这样的团体形式,对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,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接触社会、结交朋友等方面是个非常不错的途径。随着现在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,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也越发增加,通过踢毽子还能使人们放松身心,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。

  对于如何踢好毽子,李慧海说:“有人曾总结,踢毽子要‘膝若轴,腰如绵,纵身猿,着地燕。’我理解就是,踢毽子时全身的肌肉都要放松,身体要顺势自然摆动;跳起时,要如猿一般灵巧,落地时要像燕子一样轻盈,这样才能把毽子踢好。而大家在踢毽子时,要先从单脚练起,学完单脚踢的基本动作后,再练习连贯动作。练习连贯动作时就需要左右脚交互练习,以促进身体均衡发展。但也一定要切忌不可急于求成,只有这样才能练好。”

  运动提示

  踢毽子不要运动过量

  40分钟左右为宜

  踢毽子虽好,但是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,还需要特别注意。

  1、踢毽子时一定要选择开阔且平坦的场地,例如田径场、体育馆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
  2、要挑选一双柔软的鞋子,最好以运动鞋为佳,如果穿着皮鞋等不适合运动的鞋子,在踢毽子时往往会造成脚部扭伤。同时,还要穿着宽松舒适的运动服装,以便运动更加方便。

  3、踢毽子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,通过慢跑等方式使人体进行热身,同时对于脚踝关节、膝关节等需要进行合理的活动。

  4、需要注意的是,踢毽子虽然吸引人,但是一定不要运动过量,每次运动40分钟左右为宜,同时在运动期间一定要注意适量补水,以防止脱水现象的发生。对于患有膝关节、踝关节以及腰部有伤的人不宜踢毽子,以免发生病情加重的现象。

  (王  灿)


关于我们

中国体育科学学会

邮寄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  学会办公室

邮编:100061

传真:(010)87183928

电子邮箱:csssbgs@126.com


继续教育 / 学术会议

电话:(010)87182593 


科学普及 / 组织建设

电话:(010)87182586


会员管理

电话:(010)87183928


科技奖励 / 国际交流营养品采购

电话:(010)87182587


《体育科学》编辑部

电话:(010)87182592


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》编辑部

 电话:(010)67192754

      中国体育科学会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平台       

大会官方网站内容未经允许,禁止拷贝或转载本站内容,禁止建立类似会议注册页面,否则追究法律责任!
技术支持:400-008-5413 medcon 美迪康会务通 京ICP备11011505号-67
管理入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