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路谁不会呢?从蹒跚学步的婴儿到步履缓慢的老人,大家每天都在走路。但如果把走路当成健身项目,那么这个走路就有很多讲究了。
世界上最好的运动
世卫组织将走路定为“世界上最好的运动”。如果按正确的姿势行走,走路时,人的股三头肌、股四头肌以及腰、腹部肌肉等总共13块大的肌肉群都在动。从增强体质和免疫功能上来说,步行是一种最理想的运动方法。
有利心脏健康。美国一项对1645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的研究发现:与每周步行少于1小时的老人相比,每周步行4小时以上者,其心血管住院费减少69%,死亡率减少73%。
有利大脑健康。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表明,要防大脑萎缩、老年痴呆,途径之一就是保证每周步行不少于9.6公里。因为步行不仅可以增加大脑体积,也会让记忆力出现问题的几率降低50%。
远离糖尿病。研究表明,一星期坚持3天,每天在30分钟内步行3公里,糖尿病的发病率就可降低25%;每周坚持4天,可降低33%;每周5天,则能降低42%。
有利骨骼健康。走路不仅对关节的压力小,而且还能延缓关节功能的衰退。
减轻体重。散步每30分钟消耗75千卡的热量。
长寿。研究显示,每天步行超过30分钟的人,不管体内脂肪含量有多高,他们的长寿几率都比其他人高4倍。
走路也得讲质量
闲庭信步、低头走路、背着手溜达、把手揣在兜里、两臂紧贴在身边……虽然都在走路,但这些并不是正确的走路方式,对健康的功效也不大。走路有一定的讲究。
走路的地方最好有树。走路虽然是种低运动量的有氧运动,但最好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,离马路越远越好。
穿的鞋越轻越好。走路时最好穿宽松一些的衣服,袜子也以棉质较厚的为好,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。尤其鞋子非常重要,越轻越好。可以选择慢跑鞋,因为这样的鞋后跟比较牢固,能使脚踵稳定,不易倾斜。后跟的上方有适当突起的衬舌,能起到保护跟腱的作用。鞋头最好又高又圆,才不会夹住脚趾,或造成趾甲充血。
走路时要抬头挺胸。步行时身体太放松,是没什么效果的。抬头、挺胸、目要平视,躯干自然伸直;收腹,身体重心稍向前移;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,步伐适中,两脚落地有节奏感,才是正确的走路姿势。如果想瘦身,最好走坡路或爬楼梯;如果是走平路,要把注意力放在收缩小腹上,走路时臀部适当地向前扭动,让腹部肌肉承担更多的力量。
每天至少走1个小时。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称,每天的走路时间加起来最好不要低于1个小时。以中等速度(每分钟90—120步)来算,走1个多小时,路程在1万步左右、5—10公里之间比较合适。
走路后最好微微出汗。步行运动并不追求大汗淋漓的效果,最好是锻炼完微微出汗。要想看走路的运动强度够不够,可以自己测一下心率,一般来说,走路后心率+年龄=170左右比较合适。
走路不当也会走出疾病
不恰当的走路,可引起血压升高,出现脑血管意外,还可能损伤关节、肌肉劳损、骨折、消化不良等。也就是说,只有适当的走路,才有利于健康。
中风后遗症患者若股四头肌力量较好时一般要求适当多走路,如股四头肌力量较差,一般不要求走路,以免引起肢体损伤及形成错误的走路姿势。膝关节炎及体重过大者,一般少走路或走平路,特别是在上下楼梯及坡路时,要注意防护。代谢综合征患者(肥胖、高脂血症、糖尿病)一般要求适当地快走,加快体内热量的消耗。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一般要求散步为主,可边走边听音乐边哼歌,保持较好的心态,利于疲劳的解除。
对于走路,有一部分人认为,要么走得很多,要么不走。这都不利于健康。很多膝关节痛病人,都是因为走路过多而引起的。走路快慢也有讲究,特别是心脑血管病人,且不可盲目快走,容易发生意外。此外,在饭后,不宜立即走路,这样容易引起消化不良,严重者可致胃肠痉挛。